閱讀[家是張力場 第五章家的僵界 李丹鳳]

夏林清等(民 109)。家是張力場。臺北市: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(頁179 -218)

文本故事摘要

丹鳳來自外省爸爸與本省再婚媽媽的家庭。

因政治、生存因素,年少的李父帶著與母親、故鄉撕裂的痛,想為帶著幼子們的李母一家,撐起一片生存的天。

李母同樣經歷了戰爭帶來的苦,寡母幼子生存的困境,以及社會與家庭對於女性的期待,一步步看似油麻菜籽的命運,卻帶著女性獨有的韌性。

丹鳳夾在母親兄姊與父親之間,親密卻又孤獨的位置。

年少時選擇以讀書逃離;卻在成年後再度選擇與新住民女性一起工作,重新貼近離鄉父親的故事,回觀自身夾雜在地域、國共時代、統獨、經濟、性別、生存…這些社會當中,與小小的個人切身相關,卻又感覺無法撼動的『存在』。

看似無關的巧合,或許是上天的深意…

米薌的閱讀筆記

丹鳳與阿月、阿玉的故事相遇,召喚了丹鳳父親年少離鄉的故事,丹鳳(敘事者)、李父、阿月、阿玉、米薌(閱讀者)的故事,跨越時空交會。

少年李父,在國共分裂的歷史中,獨自堅強地尋找生存的機會。在中年時期捨棄了輕鬆自在的單身生活,擔起了李母與四個繼子女的生活重擔。

歷史撕裂李父的年少生命,離鄉孤單的靈魂、孤獨的生命,善良地扛起李母孤兒寡母五人的重擔,帶著各自的難,彼此綑綁、彼此交纏…「僵」…。

家庭的日常生活被社會經濟主流方式所支配。

家庭這個壓力鍋,看似來自李父暴躁的脾氣,但,李父身上,少年離開家鄉的孤單、家人互為血親對照自身的孤單。

我也曾經經歷家庭即工廠的年代,看似無關的家庭,但,我也與丹鳳有過類似的家庭經濟活動。那個汲汲營生的時代,父母的「忙」與「躁」、孩子的「茫」與「逃」,其實,沒有太多空間能好好去梳理,擠壓在家庭當中這些「為難」、「難堪」,並非僅僅只是個人或家庭,這所謂的「家事」。脫開了社會脈絡,小小人如何去理解去跨越家庭中的僵界呢?

丹鳳帶著芋頭番薯的家庭經驗,與新住民女性彼此相遇,家庭經驗給予丹鳳能夠理解移民者的視框,而新住民女性的故事,則提供丹鳳重新回觀自身痛苦家庭經驗的機會

李父的故事、阿月的故事,超脫時空在丹鳳身上交會了,這樣的交會帶著類近與不同的背景因素,如果我們脫開這樣的背景,單獨去看阿月與夫家的衝突,單獨去看李父與家人間的疏離,很難避免問題化個人。

社會治療的角度,跳開將「家庭僵界」,獨立在社會歷史與政治脈絡之外的視角,除開個人調整、家庭動力…,將個人放進家庭,再將家庭放進社會…這樣去理解「家庭僵界」。